吉林通榆模式
介绍:吉林省通榆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,农产品丰富,但受限于人才物流等种种因素。通榆政府根据自身情况积极“引进外援”,与杭州常春藤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系统性合作,为通榆农产品量身打造“三千禾”品牌。同时配套建立电商公司、绿色食品园区、线下展销店等,初期与网上超市“1号店”签订原产地直销战略合作协议,通过“1号店”等优质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,后期开展全网营销,借助电子商务全面实施“原产地直销”计划,把本地农产品卖往全国.
经验:
一、政府背书是关键。
通榆农村电商由第三方公司运营。第三方运营商要想快速地融入当地,政府做好背书工作是关键。
首先,当地县委书记、县长高度认同电子化的方向,并认真考虑了项目落地可能遇到的诸多困难。县政府将农村电商作为当地“一把手工程”,由县委书记、县长和运营公司负责人等组建“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”,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。在项目运营的过程中,书记、县长全程参与设计、策划。
其次,组建强大的协作机构。抽调各部门的年轻干部成立“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”,配合TP公司,协调组织各种资源,为项目落地“保驾护航”。
再次,成立专项基金,出台一系列扶持电商创业的政策,支持电商发展。
最后,用行政力量为电商发展建立“绿色通道”。
二、走“统一品牌”路径。
长期以来,通榆农民的销售渠道狭窄,缺少品牌意识,产品溢价能力低。因此,塑造品牌是产品走向市场化的重要路径。
首先,建立通榆农产品分包装中心,进行统一包装。
其次,建立多层质检体系。
再次,加强产品溯源体系构建。
三、以“基地支撑”为前提。
通榆位于北纬45°,地处世界公认的“黄金粮食产业带”,是有名的“杂粮杂豆之乡”、 “绿豆之乡”、“葵花之乡”。通榆出产的杂粮杂豆中很多单品是全国“单打冠军”。基于此,通榆将自己定位为北纬45°上的弱碱粮仓,并将原产地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。
首先,“通榆模式”的合作伙伴包括村落、乡镇,以及一些有固定基地的深加工企业。通榆地域辽阔,各乡镇都有不同的特色,通过异质化产品整合能够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。
其次,联合当地实力合作社,组建“三千禾”合作社联合社。运营商通过合作联社影响合作社,然后由合作社影响农民,从而进行生产方式的革新。
再次,与农科院建立合作。借助专家、研究机构的力量,进行品种、品类优化,在种子、种植以及深加工等领域注入科技力量。
四、进行营销创新。
农产品本身的创新很难,如何利用营销手段进行创新是一大难题。
首先,通榆丰富的产品资源、环境资源是一大亮点。
其次,“让书记、县长做代言人”。代言的背后,是书记和县长要为本县农产品品质承担责任,这也是通过政府公信力提高产品信誉的一种方式。
再次,通过大量的营销活动,打响通榆品牌,包括“东北新鲜葵花淘宝开售”、“七农下江南”、“聚土地”等活动;高度重视“微传播”,通过微博、微信等社交网络传递品牌价值。
最后,重视用户体验。将“杂粮主食化”等养生理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传播,并邀请用户作为“品质督导”试吃产品,监督产品品质。
启示:政府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,系统性委托给具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包装、营销和线上运营,地方政府、农户、电商企业、消费者及平台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,既满足了各方的价值需求,同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。
全部评论
共0条我要评论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