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联网+”时代县域电商如何借势突围?
电子商务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,点击鼠标,不仅可以买到衣服、数码产品、书籍等,还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。云南,丰富多样的气候优势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农特产品。近年来,云南的一些特色农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,正借助电子商务走出云南,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。
目前,云南农村电商处于发展阶段,由于规模化、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原因,云南农村电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。“云南电子贸易逆差巨大。”马云说,“云南不是没有好东西,而是有好东西不会卖,卖不到好价钱。”
酒香也怕巷子深,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,云南如何借力电商将特色农产品卖出去、并且卖出好价钱?云南农村电商又该如何借势突围?
现状:利用电商销售初级农产品层次低收益少
许春祥是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级经济学本科生,目前是普洱市龙翔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、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导师。
2008年,许春祥开始了他的淘宝创业计划,和很多人相比,刚起步创业的他要幸运得多。
“当时我看到一档电视节目,上面提到了酸木瓜对人体的种种好处,我想到我的家乡普洱就有很多的酸木瓜,于是就去老家把酸木瓜拿到网上卖。”许春祥说,让他和他的团队没有想到的是,酸木瓜刚刚放到网上才三天,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。
“早上一打开网店,电脑就死机了,进入后台系统一看才知道,有很多的顾客在订购我们的酸木瓜。”许春祥笑着说,提起创业初期的事他还是显得很兴奋。
农业不举,百业不兴。近年来,云南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,2012年9月,云南省委、省政府作出《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》,提出打响“丰富多样、生态环保、安全优质、四季飘香”4张名片。
然而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,有好东西就一定能卖出去,卖出好价钱吗?
根据《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(2015)》(以下简称“阿里白皮书”),从阿里零售平台上农产品卖家的地域分布来看,广东省的农产品卖家数量最多,超过10万,其次是浙江、江苏;各省区市中,陕西增幅最快,达56.35%,其次是山西、江西。
种种数据显示,云南的农村电商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,许春祥和他的团队曾经获得的一点成功,也许并不能代表云南整体的农村电商发展水平。
据了解,目前市面上很多云南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出去,缺乏精深加工,产品附加值低,还有一些产品存在定位不清的情况,让消费者难以分辨优劣。
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鸭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目前云南的农产品存在低水平、重复竞争的情况,大家纷纷进入电商这个巨大的市场,重复投资且投资水平很低,没有很好的利用起云南自身的优势。“云南很多农产品要么是‘自相残杀’,卖不出好价钱,要么就是其他地方的商人在做,价格的发言权不在我们自己手中。”赵鸭桥说。
问题:农产品缺乏商品化和品牌化的打造
“云南农村电商的发展确实要比发达地区滞后,各方面基础都要差一点,特别是农产品这块,差在‘商务’上。”云南云商汇董事长、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何刚表示。
何刚介绍,云南的优势在于原材料,例如咖啡、茶叶等都是比较出名的,但他认为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云南的农产品还不是“商品”。他说:“我们的农产品大多供应给供货商,比如我们卖出去的是土豆,供货商买回去加工,摇身一变成薯片,土豆和薯片二者之间的价格是没法比的,但我们现在还是大量的在供应原材料。”
对此许春祥有很深的体会,在淘宝创业之初,他做过的很多农副产品都曾“火过”,如木瓜、柠檬、菌干等等,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,许春祥还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普洱茶的销售上。
许春祥说:“不是说农产品不受欢迎,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卖的初级农产品季节性很强,相对单一,过一段时间顾客去网上看,可能这个产品就没有了,这样不利于用户粘性的培养。”
何刚认为,下一步云南的重心应该放在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打造上,增加产品的附加值。
尴尬:包装成农村电商发展的“拦路虎”
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不同,做农产品电商对包装有着很高的要求。许春祥说:“保鲜、防腐是关键,比如菌子要干燥防潮,水果要防损,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表皮有点破损,不影响口感,但是客户都有可能不满意,因此包装很重要。”
何刚跟记者算了一笔帐,以葡萄为例,一盒葡萄价值大约十几块钱,但由于葡萄比较柔软,包装要求就很高,除了外部的包装盒外,还要加上内部的制冷保鲜剂,整个包装下来的费用比葡萄本身还高了很多。
“我了解到宾川一家做咖啡的企业,咖啡很好,产品卖得也很好,但是最终却收到了很多顾客的差评,原因就是包装盒被压得不成样子,尽管咖啡喝起来挺好,但是收到快递后,打开一看里面咖啡的包装礼盒看起来就让人觉得不舒服。”何刚说。
小小的包装盒却成为云南农村电商发展路上的另一个“拦路虎”。许春祥说,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,不同的农产品有不同的包装需求,有时候还需要定制,但是他们却很难在当地找到一个合适的企业来订做包装盒。
“昆明的包装箱不多,订做成本高,我身边就有过这样的例子,电商不惜从外省买包装箱回来装产品,再将产品卖出去,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运营成本。”许春祥说。
建议:推动云南农村电商发展三对策
对策一:走规模化、标准化之路
根据阿里白皮书,2015年阿里平台上共完成农产品销售695.50亿元,其中阿里零售平台占比95.31%;1688占比4.69%。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,其中阿里零售平台占比97.73%,1688平台占比约为2.27%。
不得不说,农村电商的崛起正在为农产品的销售、乃至农业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。
阿里白皮书还提到,物联网的安装将为农产品电商发展迎来新的机遇,同时农产品B2B的春天也即将到来,大宗农产品更具标准化,刚需更强,企业客户信息化基础也更好,一旦爆发,必将势不可挡。
但是小、散、弱也确实是云南农产品、或者说云南农村电商真实存在的问题。
“目前我在做茶叶,感觉云南的农副产品还是很分散,不集中,如何开拓、引导市场,将种植和销售链接起来非常关键。”许春祥说。
何刚也表示,云南的农产品缺乏规模化,“比如有供货商要跟我们进2000吨的土豆,但是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很困难,因为我们的农产品都是分散的。”
何刚认为,规模化、标准化之路,是下一步云南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,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引导。
对策二:产业链的打造是关键
何刚说,目前人们心中的电子商务就是开一个网店,把商品拿到网上去卖就是电子商务,实则不然。他认为,如果要定义电子商务,就是把高新科技手段,运用到传统商务中,使传统商务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。“比如滴滴打车,就是通过一个软件,就把各类车整合了,他没有买一部车子,也没有一个司机是他的员工,却成为了涵盖出租车、专车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。”何刚说。
在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后,现在许春祥对农村电商也有了很多自己的看法。
他认为,云南发展农村电商是好事,但政府的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“我们当地有些什么产品”“有多少家电商”“哪些产品可以主推”“怎么鼓励和扶持电商发展”这些方面。
“农村电商其实是个产业链,除了人才和产品,还需要物流、包装等的支持,特别对农产品来说,在保鲜、货物运输包装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,这是个环环相扣的链条,缺一不可,否则电商就无从谈起。”许春祥说。
何刚举例说,义乌的小商品城为什么做得好,就是因为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链。比如做服装,除了有服装厂,它周边还有做织布、别针、纽扣的,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小生态,形成一个产业链,所以这就能做起来。”
因此,何刚认为,云南的农村电商要发展,还得从供应链上去改良,“从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包装、运输、销售、服务、退换货,甚至到再生利用,我们要把这些链条连起来。”何刚说,“而我们现在却存在跟风的情况,大家都去淘宝开店,问题是很多东西都没梳理好,电子商务就没办法做好。”
对策三:“筑巢引凤”不可少
由于有一定的电商运营经验,许春祥也常应邀到云南各州市讲课,有人会问他:你把经验传授出去了,不是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吗?许春祥说,电商的内容一讲就会,但是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。“讲课时我发现,有的企业派专人来学习电商,甚至成立专门的部门,但是电商的成效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出得来的,并且电商更深层次的经营理念,我们还是很缺乏。”许春祥坦言。
电商大到开店、推广,小到拍照片、发货,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,也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。然而,云南的现状是,电商人才十分缺乏。
“云南应该在人才这方面着力,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,除了进行招商引资以外,还应该有更多的人才政策,吸引人才的同时,还要留得住人才。”何刚说,“‘筑巢引凤’,这对云南农村电商发展尤为关键,也是下一步云南农村电商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。
全部评论
共0条我要评论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