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邮政发展农村电商 突破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
近年来,湖北邮政在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职责的同时,以包裹快递、电商平台、普惠金融等服务为抓手构建邮政综合服务体系,大力发展农村电商,并在推进农产品进城、助力精准脱贫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发挥优势扎根乡村构建邮政综合服务体系
汉川市庙头镇长提村25岁的王鹤一直在老家工作,后因父亲离世、母亲年迈接手自家店铺,小店之前就是邮政的服务站点,如今升级为第一批“邮掌柜”,除了能缴纳水电费、话费,还拥有网上代购、代收代发包裹等服务。
王鹤说:“以前大家缴电费、充话费都要到镇里,现在直接来我这就可以了,村民都在我这缴费;还能代收代寄包裹,今年帮村民处理的邮件就有几百单。”
在湖北,像王鹤这样的邮政便民服务网点有2.7万个。这些网点依托邮政综合服务平台,可实现订报、寄信收信、包裹揽投、水电燃气和话费缴费、税票代开、交通违章罚款、助农取款等百余种服务项目,打通了困扰农村电商发展的“最后一公里”瓶颈。
2015年以来,湖北邮政整合内外资源,构建邮政综合服务体系,并以此为支撑发展农村电商,构筑城乡双向流通渠道。
线上,湖北邮政重点打造“邮乐网湖北馆”;线下,在城市打造“便民服务+金融服务+代投自提”功能的“邮政便民服务站”,在农村打造“农村电商+金融服务+便民服务+代收代投”功能的“村邮站或邮乐购站点”。
为了培训电商人才、增加基层站点的归属感和黏度,湖北邮政还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,在县一级建立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,负责县域农村电商运营、培训、仓储管理、订单配送等。
据统计,今年前8个月,湖北邮政配送的生活用品总额达32.3亿余元,代收税费近12.2亿元,其中代开国税发票97.3万笔,代征税款4.51亿,代办车驾管业务16万笔。
构筑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推进农产品进城
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总经理任永信认为,现在城市产品下乡相对简单,有一套成熟的东西,但农村的产品要出来就太难了。他说:“我们邮政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个事做起来,这对于推进精准扶贫、激活乡村经济大有助益。”
依托遍布城乡的综合服务网络和强大的支撑保障体系,湖北邮政正在农村商贸格局重塑、农产品电商进城,甚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“叠加了邮政提供的便民服务,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,现在每月仅代购一项就达200多笔,月收入增加了近2000元,”汉川市余台村村民余银树患小儿麻痹症,妻子也身患重病,靠开个小店勉力维持;年初汉川邮政免费为其店铺改造升级,有了代收代投、网上代购等服务,“老百姓方便了,生意也好多了,其他店没服务很难开下去了。”
邻村的张志东则从邮政的网上销售平台——邮乐网上尝到了甜头。由于今年夏天的大洪灾,张志东种植的虾稻米产量大减,却靠电商卖出了好价钱,补回了不少损失。“我家有30亩地,以往亩产1300多斤,今年减收了五六百斤。”张志东说,“我们和邮政合作,将稻米剥皮初加工后,直接包装以每斤3.5元线上销售,每斤比往年高1元,不到一周就卖完了,全村卖出了15万斤。”
有的企业在邮政帮助下,实现了产品提档升级和效益提升。位于湖北赤壁的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万亩特色水果基地,今年扩大了有机猕猴桃种植面积,预计年产量可达400万斤以上。
公司总经理龚东林说,扩大规模源于与邮政合作后的底气。“以前公司是传统的批销模式,方式单一,包装运输也有困难,现在与邮政合作,跟我们一起升级商品包装、线上宣传、配送售后等,不仅销量上去了,也打响了品牌。”
据介绍,赤壁猕猴桃8月底在“邮乐网”上线以来,通过前期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,目前线上成交量达2万多单、5万多斤,销售量同比增加50%以上。其中90%以上是省外客户,遍布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地。
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推进农村电商大发展
在任永信看来,抢占农村电商市场,一直扎根基层、“三流合一”的邮政具有天然的优势。在物流配送和基层网点布局上,邮政拥有唯一一张城乡全覆盖的无盲区网络。同时,邮政有技术平台,有服务三农所塑造的品牌优势,再加上百年邮政品牌,造就了发展农村电商的独特优势。
然而,各地普遍存在物流、人才和品牌等痛点;政府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政等问题突出,现有的农产品监管体系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,农村电商发展特别是农产品进城举步维艰。业内人士建议:
第一、加强科学统筹,做好相关规划。湖北邮政电子商务局局长汪卫建议,借制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契机,加强对农村电商的规划和研究,中央层面出台相关专门规划的基础上,各地各部门有效对接、结合实际出台自己的规划和相关政策,引导各类企业有序参与,共同做大农村电商蛋糕。
第二、加强引导扶持,政府资源集中投向市场失灵领域。建立便民服务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且短期内难以实现成本回收和全面盈利,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。业内人士建议,政府部门在制定新一轮关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时,给予实体渠道建设、仓储物流服务、培训等方面的支持。
第三、搭建信息桥梁,培育农村电商土壤。要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知识在农村的推广,构筑服务农户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平台,让电商理念深入人心。同时创新农产品监管方式,让人们吃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放心农产品。
第四、突破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有关专家认为,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物流、仓储企业发展农村市场;科学布局、合理规划,建设货物集中配送服务平台,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,逐步形成适合电商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。
发挥优势扎根乡村构建邮政综合服务体系
汉川市庙头镇长提村25岁的王鹤一直在老家工作,后因父亲离世、母亲年迈接手自家店铺,小店之前就是邮政的服务站点,如今升级为第一批“邮掌柜”,除了能缴纳水电费、话费,还拥有网上代购、代收代发包裹等服务。
王鹤说:“以前大家缴电费、充话费都要到镇里,现在直接来我这就可以了,村民都在我这缴费;还能代收代寄包裹,今年帮村民处理的邮件就有几百单。”
在湖北,像王鹤这样的邮政便民服务网点有2.7万个。这些网点依托邮政综合服务平台,可实现订报、寄信收信、包裹揽投、水电燃气和话费缴费、税票代开、交通违章罚款、助农取款等百余种服务项目,打通了困扰农村电商发展的“最后一公里”瓶颈。
2015年以来,湖北邮政整合内外资源,构建邮政综合服务体系,并以此为支撑发展农村电商,构筑城乡双向流通渠道。
线上,湖北邮政重点打造“邮乐网湖北馆”;线下,在城市打造“便民服务+金融服务+代投自提”功能的“邮政便民服务站”,在农村打造“农村电商+金融服务+便民服务+代收代投”功能的“村邮站或邮乐购站点”。
为了培训电商人才、增加基层站点的归属感和黏度,湖北邮政还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,在县一级建立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,负责县域农村电商运营、培训、仓储管理、订单配送等。
据统计,今年前8个月,湖北邮政配送的生活用品总额达32.3亿余元,代收税费近12.2亿元,其中代开国税发票97.3万笔,代征税款4.51亿,代办车驾管业务16万笔。
构筑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推进农产品进城
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总经理任永信认为,现在城市产品下乡相对简单,有一套成熟的东西,但农村的产品要出来就太难了。他说:“我们邮政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个事做起来,这对于推进精准扶贫、激活乡村经济大有助益。”
依托遍布城乡的综合服务网络和强大的支撑保障体系,湖北邮政正在农村商贸格局重塑、农产品电商进城,甚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“叠加了邮政提供的便民服务,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,现在每月仅代购一项就达200多笔,月收入增加了近2000元,”汉川市余台村村民余银树患小儿麻痹症,妻子也身患重病,靠开个小店勉力维持;年初汉川邮政免费为其店铺改造升级,有了代收代投、网上代购等服务,“老百姓方便了,生意也好多了,其他店没服务很难开下去了。”
邻村的张志东则从邮政的网上销售平台——邮乐网上尝到了甜头。由于今年夏天的大洪灾,张志东种植的虾稻米产量大减,却靠电商卖出了好价钱,补回了不少损失。“我家有30亩地,以往亩产1300多斤,今年减收了五六百斤。”张志东说,“我们和邮政合作,将稻米剥皮初加工后,直接包装以每斤3.5元线上销售,每斤比往年高1元,不到一周就卖完了,全村卖出了15万斤。”
有的企业在邮政帮助下,实现了产品提档升级和效益提升。位于湖北赤壁的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万亩特色水果基地,今年扩大了有机猕猴桃种植面积,预计年产量可达400万斤以上。
公司总经理龚东林说,扩大规模源于与邮政合作后的底气。“以前公司是传统的批销模式,方式单一,包装运输也有困难,现在与邮政合作,跟我们一起升级商品包装、线上宣传、配送售后等,不仅销量上去了,也打响了品牌。”
据介绍,赤壁猕猴桃8月底在“邮乐网”上线以来,通过前期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,目前线上成交量达2万多单、5万多斤,销售量同比增加50%以上。其中90%以上是省外客户,遍布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地。
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推进农村电商大发展
在任永信看来,抢占农村电商市场,一直扎根基层、“三流合一”的邮政具有天然的优势。在物流配送和基层网点布局上,邮政拥有唯一一张城乡全覆盖的无盲区网络。同时,邮政有技术平台,有服务三农所塑造的品牌优势,再加上百年邮政品牌,造就了发展农村电商的独特优势。
然而,各地普遍存在物流、人才和品牌等痛点;政府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政等问题突出,现有的农产品监管体系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,农村电商发展特别是农产品进城举步维艰。业内人士建议:
第一、加强科学统筹,做好相关规划。湖北邮政电子商务局局长汪卫建议,借制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契机,加强对农村电商的规划和研究,中央层面出台相关专门规划的基础上,各地各部门有效对接、结合实际出台自己的规划和相关政策,引导各类企业有序参与,共同做大农村电商蛋糕。
第二、加强引导扶持,政府资源集中投向市场失灵领域。建立便民服务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且短期内难以实现成本回收和全面盈利,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。业内人士建议,政府部门在制定新一轮关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时,给予实体渠道建设、仓储物流服务、培训等方面的支持。
第三、搭建信息桥梁,培育农村电商土壤。要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知识在农村的推广,构筑服务农户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平台,让电商理念深入人心。同时创新农产品监管方式,让人们吃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放心农产品。
第四、突破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有关专家认为,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物流、仓储企业发展农村市场;科学布局、合理规划,建设货物集中配送服务平台,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,逐步形成适合电商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。
上一篇: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孵化联盟
下一篇: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孵化联盟
全部评论
共0条我要评论>>